海运费暴涨、订单量下降、工厂封控……危机重叠下,能够拿出有效自救措施的企业,早在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里,就已经默默修炼了“内功”。
困境
“今年有个客户要求延迟发货,很多柜子都还存在仓库,其实就是在用我们的资金支持客户,压力挺大的。”上海世骋实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上海世骋)CEO傅明超心里一直惦记着这笔存货—— 货物在手里多耽搁一天,储存成本就增加一天 。
他明显感觉到,2022年的生意没那么好做了。上海世骋做的是体育健身器材外贸生意,主要生产瑜伽垫、瑜伽球等室内运动器材,给国外商超、大品牌或亚马逊卖家供货。往年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客户提出延迟发货,但今年要求“延发”甚至“弃单”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了。不过, 即使能按时发货,高昂的海运费已经严重挤占了利润,甚至“发一个柜子就赔一笔钱”。